也正是这次惨败◆■,给了开战前还盲目自大的苏联人一记闷棍,随后苏军通过总结教训◆■,给军队补充了大量的冬季作战装备◆◆■■★★,同时又从自然条件类似的西伯利亚调遣大量官兵入芬作战★★■★★。
原本的战术计划中,苏军理想的以坦克等钢铁洪流长驱直入的画面并未出现,因为芬兰方面早就料到了苏军的意图,并在苏联坦克前进的路线上投放了大量的圆木等障碍物。待苏军陷入停滞之时,芬兰军队马上又通过投掷燃烧弹等方式,对苏军造成重创。
在拉特路之战爆发前,双方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◆■,而苏军在卡累利阿和拉普兰多数条边境战线上付出了极大的损失。
此条公路的特点之一就是狭窄,甚至是无法同时容纳两辆坦克并排前进,而且当时正值冬季★★◆◆■★,芬兰又是高纬度地区,公路两侧也尽是积雪。所以,苏军只能是以一条长蛇阵的阵型在公路上进军,行军总长度则是达到了近30公里。
本来就是一字长蛇的行军方式,而且当时的天气情况恶劣,苏军的火炮和坦克等重武器均无法发挥作用,而且在芬军灵活的作战方式之下■◆★■◆,苏军第44师伤亡惨◆■★■■。除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外,苏军的坦克、卡车、野战炮■■★★■◆、各类子弹和药品等给养也被大量缴获。
1939年12月28日,苏军第163师的主力部分在双方的中段战区就几乎要被全军歼灭了■■★★■。面对此等情况,第44步兵师奉命前往支援,而他们支援路线上的必经之路就是拉特公路。
至于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,一方面是苏军指挥官的作战经验和临时应变能力不足,不但在进军前缺乏侦察◆■★,而且又无法在战中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和撤退。
这次战役中,芬兰只是以阵亡400多人为代价,就消耗了苏军第44师和163师的9000余兵力。
另外一点,苏军第44师团有不少官兵都是来自乌克兰,他们可没见识过芬兰冬季这种严寒的自然条件,而且苏军的行军阵型也等于是自掘坟墓,最后只能是被分隔开独自为战,最后的结果则是被芬军围歼。
芬军毕竟是占据了主场之利,除了熟悉路线和地理形势以外,他们还装备了大量的滑雪板,而芬军的骚扰阻截也给苏军的补给造成巨烦★■。另外■◆★,前线作战的芬军第九师团又分散成数支部队,在不同的方向和路段上对苏军展开攻击。
1939年11月30日-1940年3月12日◆■★,正是在二战期间,苏联因为与芬兰国土边境的问题而爆发战争。表面看来的话,芬兰在苏联面前只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小国,最后的结果虽然也是以苏联获胜告终,不过实则是一场“惨胜★◆◆◆■★”。
战争的最后,苏联虽是通过条约获得了部分的芬兰领土◆■★■,但是对自己的国际声誉也是造成巨大的崩坏。而且也正是苏联面对一个小小的芬兰都是如此拙劣的表现,更加给了希特勒入侵苏联的信心和决心★★★◆★。
如此情形之下■★■■,万一芬兰军队前来阻截■★,定会让苏军陷入顾头不顾尾的混乱形势中。